2015年崇义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十二五”期间,崇义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领下,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深入贯彻《若干意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加快,为“十三五”期间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点与成效
“十二五”期间,崇义县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加快,小康实现程度由2010年68.39%提升至2015年83.24%,以年平均提升2.97%的速度稳步推进,但两个翻番指标实现度仅有51.15%。
从五大方面看,2015年资源环境领域达到小康目标要求,实现程度为100%,民主法制、人民生活领域实现较好,实现程度分别为88.09%、88.03%,文化建设领域进程较慢,实现程度为72.02%,经济发展离小康目标差距较大,实现程度为69.19%。
2010年—2015年崇义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结果
监测指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
68.39 |
71.16 |
74.32 |
77.25 |
81.47 |
83.24 |
一、经济发展 |
45.81 |
47.82 |
54.37 |
58.33 |
65.95 |
69.19 |
二、民主法制 |
85.58 |
91.28 |
83.38 |
78.53 |
87.61 |
88.09 |
三、文化建设 |
43.87 |
53.02 |
58.32 |
66.71 |
70.76 |
72.02 |
四、人民生活 |
73.22 |
74.56 |
78.91 |
83.88 |
85.70 |
88.03 |
五、资源环境 |
97.65 |
97.88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两个翻番指标实现程度 |
30.29 |
33.50 |
37.19 |
43.36 |
47.44 |
51.19 |
1、经济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十二五”期间,崇义县在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努力开拓,积极创新,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小康实现程度由2010年的45.81%提升至2015年69.19%,以年平均4.68%速度推进。经济发展的4项监测指标中,人均GDP32284元(2010年不变价),实现小康目标的56.64%,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37元,实现小康目标的93.4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3%,实现小康目标的58.09%,城镇人口比重41.2%,实现小康目标的68.62%。“十二五”期间崇义虽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与小康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难点。
经济发展方面四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监测指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一、经济发展 |
45.81 |
47.82 |
54.37 |
58.33 |
65.95 |
69.19 |
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 |
35.30 |
39.96 |
44.55 |
48.82 |
53.03 |
56.64 |
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
36.95 |
41.24 |
57.73 |
65.94 |
89.07 |
93.44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4.04 |
50.85 |
53.62 |
54.68 |
55.53 |
58.09 |
城镇人口比重 |
56.97 |
59.23 |
61.60 |
63.88 |
66.17 |
68.62 |
2、民主法制日臻健全,社会安全重点维护。“十二五”期间,崇义县委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制崇义建设,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方法,民主法制小康实现程度由2010年的85.58%提升至2015年的88.09%,实现程度良好。民主法制的3项监测指标中,基层民主参选率94%,实现小康目标的98.95%,每万名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率9.43%,廉政指数实现小康目标84.80%。2015年崇义县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刑事犯罪,判决生效的刑事犯罪人数比2014年增加71人,社会安全指数比2014年下降9.85个百分点,实现小康目标的80.52%,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主法制方面三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监测指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二、民主法制 |
85.58 |
91.28 |
83.38 |
78.53 |
87.61 |
88.09 |
基层民主参选率 |
89.47 |
89.47 |
89.47 |
89.47 |
97.16 |
98.95 |
廉政指数 |
67.28 |
84.37 |
72.26 |
57.32 |
75.30 |
84.80 |
社会安全指数 |
100.00 |
100.00 |
88.39 |
88.78 |
90.37 |
80.52 |
3、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支出仍需提高。“十二五”期间,崇义县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建设小康实现程度由2010年的43.87%提升至2015年的72.02%,以年平均提升5.63%的速度推进。文化事业的3项监测指标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58.00%,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441.90平方米,以上两项指标基本达到小康目标要求,分别实现小康目标96.67%、100%, 但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只有29.1元,仅实现小康目标的19.4%,是25个监测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严重拖延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小康进程。
文化建设方面三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监测指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三、文化建设 |
43.87 |
53.02 |
58.32 |
66.71 |
70.76 |
72.02 |
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 |
27.98 |
13.87 |
13.96 |
13.47 |
15.60 |
19.40 |
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 |
45.30 |
80.18 |
86.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 |
58.33 |
65.00 |
75.00 |
86.67 |
96.67 |
96.67 |
4、社会保障更为有力,人民收入亟待提升。“十二五”期间,崇义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教育事业快速均衡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小康实现程度由2010年的73.32%提升至2015年的88.02%,以年平均提升2.96%的速度推进。人民生活的10项监测指标中,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卫生发展指数等7项小康监测指标已达到小康目标要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45%,实现小康目标的94.2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61.6%,实现小康目标的77%。“十二五”期间全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与小康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1437元(2010年不变价),只实现小康目标的45.75%。
人民生活方面十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监测指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四、人民生活 |
73.22 |
74.56 |
78.91 |
83.88 |
85.70 |
88.02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 |
25.28 |
27.04 |
29.83 |
37.91 |
41.86 |
45.75 |
恩格尔系数 |
92.03 |
90.53 |
85.45 |
85.75 |
88.67 |
94.23 |
城乡居民收入比 |
100.00 |
100.00 |
100.00 |
99.53 |
99.81 |
100.00 |
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82.22 |
84.27 |
96.47 |
100.00 |
100.00 |
100.00 |
卫生发展指数 |
71.83 |
73.26 |
73.68 |
89.85 |
95.41 |
100.00 |
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 |
87.44 |
82.11 |
99.16 |
96.83 |
95.12 |
96.88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26.88 |
41.25 |
61.00 |
70.25 |
71.88 |
77.00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5、资源环境不断优化,小康目标基本实现。“十二五”期间,崇义县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资源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8.3%,资源环境小康 实现程度100%,已基本实现小康目标。资源环境的5项监测指标中,单位GDP能耗0.46吨/标煤,低于0.6吨/标煤的目标值,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高于40%的目标值,水环境、大气环境达标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高于85%的目标值。
环境资源方面五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监测指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五、资源环境 |
97.65 |
97.88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单位GDP能耗(2010年不变价)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水环境质量达标率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8.24 |
89.41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
监测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崇义小康进程整体推进良好,25项监测指标中,2015年实现程度超过90%的有17项指标,超过80%的有2项指标,低于80%的有6项指标,而这6项指标是推进小康进程的突出瓶颈,提升难度较大,现重点分析这6项指标。
1、人均GDP。2015年崇义GDP为64.91亿元,总量在全省100个县(市、区)中位列82位,在全市18个县(市、区)中位列12位,经济总量偏小。人均GDP为32284元(2010年不变价),实现程度仅有56.64%,要达到小康目标(≥57000元),今后5年必须以年均增长12%的速度快速推进,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崇义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增长速度困难很大。
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崇义经济是资源型经济,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5.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27.3%,传统产业仍是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与小康目标(≥47%)相比,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还差19.7个百分点。就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发展工业经济仍是崇义经济发展的重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难以提升。
3、城镇人口比重。2015年崇义城镇化率为41.17%,与全国、全省、全市相比,城镇化率分别低14.93、10.45、4.34个百分点,离小康社会目标(≥60%),还差18.8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崇义城镇化率年平均提升1.4%,在城镇建设投入不足,城镇发展缺乏相应产业支撑情况下,城镇化进程仍将滞后。
4、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2015年崇义财政公共文化支出为557万元,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29.1元,实现小康目标的19.4%,离小康目标(≥150元)相差120.9元,是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由于崇义财力有限,财政公共文化支出较小,已严重影响到文化建设领域的小康建设进程。
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5年崇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33元,换算成2010年不变价,崇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1437元,仅实现小康目标的45.75%,离小康目标(≥25000元)仍相差13563元。从调查数据看,工资性收入仍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尽管这几年崇义出台了提高机关、企事业职工工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然而由于离小康目标差距过大,今后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任务十分艰巨。
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2015年崇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61.6%,实现小康目标(≥80%)的77%。崇义是个山区县,16万多农村人口分布在1526个自然村中且居住分散,部分自然村或处在偏远地区,或处在群山怀抱中,农村自来水的普及对崇义来说是个较大的难题,要提高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需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对加快崇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崇义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必须在今后五年里,结合崇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六大攻坚战”攻坚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崇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问题,必须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为核心,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支撑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协同支撑带动转变。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新高点,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力争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前沿技术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效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
2、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统筹、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和自然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环境,推进城市化建设步伐。一是坚持一体化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围绕打造现代化特色城镇、完善服务型配套措施、拓展人口聚集社区,提高城镇辐射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三是着力建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不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确保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3、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治安防控和民主自治机制,加强源头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严格网格化管理,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要加大财政公共文化支出,全面推进各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