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崇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访问量:

2016219日崇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加速崇义振兴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崇义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质变型发展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20126月《若干意见》实施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发展项目化、产业生态化、建设景区化、服务信息化思路,积极实施目标引领、创新推动、企业帮扶、人才支撑战略,加速推进振兴发展,谱写了崇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

在发展规模上,主要指标攀上新台阶。2015年完成生产总值64.9亿元,比2010年增加26.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5%。“十二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即财政总收入由4.18亿元增至10.2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81亿元增至7.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10.02亿元增至38.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488元增至21227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其他经济指标也实现较快增长。

在发展质量上,结构优化孕育新优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957.827.3,非农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201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97亿元、85.9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加50.3亿元、40.7亿元。矿业、林业、食品业、旅游业四大产业加速集聚,其中旅游业实现井喷发展,2015年接待游客16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3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加2.47倍、10.3倍。章源碳化硅、耀升硬质合金一期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温泉旅游、高端养老项目稳步推进。刺葡萄产业、基金产业等新增长点呈现蓬勃生机,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引进基金企业15家,认缴基金总规模12.29亿元。

在发展支持上,政策项目提供新动力。累计争取上级资金47.4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7倍。成功争取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县、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22项“国字号”政策。崇义通用机场成功列入江西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省道龙大线、赣丰线分别列入国道G220G357升级改造规划。争取省政府批复筹建省级工业园,结束了崇义无省级工业平台的历史。生态环境部、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我县,累计争取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等项目资金3.5亿元,新增体育场地设施6万多平方米。

在发展投入上,基础建设积蓄新能量。在城建、交通、能源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9.5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7倍。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的阳岭新城全面展开,县城规划区建成面积扩大三分之一,“四纵五横”城市骨架路网拓展成型。厦蓉高速崇义段全面通车,启动国道金坑至县城西门、省道杰坝至过埠、县城至茶滩及过埠至上堡等重要公路升级改造。乐洞风电开发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关刀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送电。

在发展后劲上,绿色崛起树立新品牌。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8.3%,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齐云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县内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文英、乐洞、聂都、长龙4个省级生态乡镇。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实现乡村垃圾处理常态化。大力开展重点流域环境整治,依法整治73家矿产品加工小作坊、小企业。投入4000余万元推进陡水湖水面整治。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生态优势持续巩固。

在发展成效上,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62.7%的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累计民生支出42.7亿元。4.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投入近3亿元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14万户农户喜建新房,规划建设集中建房点85 个,349户“水上漂(含双渡)”农户完成上岸搬迁安置。建成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2210套。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改造82所农村薄弱学校,乡镇公办幼儿园陆续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竣工启用,每千人口病床数达到6张,提前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

在发展保障上,改革创新形成新经验。颁发全国第一本林权类不动产统一登记证。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探索组建了县委群众工作部、县新闻传媒中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县级行政审批事项127项,精简率达33.8%。实施县委常委实名推荐干部制度,全面推行群众直接评议推荐干部办法,选聘“名誉村书记”服务家乡,推行村书记分类管理,构建“党员牵手义工”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细化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权力运行得到有效监督制约,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十二五”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一是发展定位的准确把握。十八大以来,县委科学研判形势和县情,提出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是契合中央、省、市精神,符合崇义实际的。二是心中有民的为政情怀。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基础设施等方面,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并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维稳疑难杂症问题。三是干部队伍的实干担当。各级党员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工作落实,克服现实困难,实现赶超跨越,在争资争项、征地拆迁、城市建设等方面闯出了新路。四是团结清新的政治生态。四套班子、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坚持以振兴崇义为己任,顾大局、守规矩、讲团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舟共济、通力合作的精神,为全县人民作出了表率。

第二节发展背景

谋划“十三五”,关键要辩证分析经济新常态大势,既要看到大背景下发展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更要看到大势下加速振兴发展蕴藏的发展机遇。放眼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等新增长点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回望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生产布局向内陆腹地拓展,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纵观省市,省委提出并实施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市委提出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将极大地增强省市发展向好态势。审视自身,我县已具备跨越发展的独特优势。一是政策优势。新常态下,中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投资进一步向农业水利、重大基础设施以及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并大力推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投资政策。《若干意见》和部委对口支援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二是生态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上级对生态建设、污染治理、绿色产业发展等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崇义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底蕴、生态资产具有先发优势。三是资源优势。钨矿资源位居全国前列,硅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蓄势发力。竹木资源开发潜力依然巨大。旅游资源开发理念的升级,崇义旅游市场将迎来重要的建设爆发期。四是新产业优势。资本市场竞相布局体育、基金、养老等新兴产业,龙山生态体育公园、国家青少年网球中心、基金产业园、左溪高端养老等一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为持续裂变提供了强劲动力。

同时应该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产业结构升级未实现质变,“一矿独大”没有彻底扭转。交通基础设施依然滞后,通乡、通村、通景区等公路瓶颈没有实质突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压力大,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干部作风转变还不到位,慢作为、不作为、中梗阻、“小鬼难缠”等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遵循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方针和“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目标,按照市委“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要求和“六大攻坚战”布局,坚持发展项目化、产业生态化、建设景区化、服务信息化思路,实施目标引领、创新推动、企业帮扶、人才支撑战略,壮大矿业、林业、食品业、旅游业集群,打造生态、养老、体育、文化名城,全面建设美丽、文明、活力、法治崇义,深入实施《若干意见》,全面加速振兴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正确把握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城乡、经济社会融合互动发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始终坚持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建设,探索绿色制度创新,培育生态文化,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开放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产业、市场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发展从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共享发展。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优先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民生问题,使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358.232.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左右,实际利用外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产业水平迈向中高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大矿业、林业、食品业、旅游业集群总量,金融、基金、体育、养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到2020年,矿业、林业、食品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50亿元、50亿元、3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实现全年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范围内。创建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

——城乡布局更趋合理。加快融入赣州都市区。探索产城融合新模式,打造生态、养老、体育、文化名城,开创城市建设新高潮新高度,县城规划区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人。建设一批特色化乡镇和精致化农村。实现城镇化率55%左右。

——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2018年全部脱贫。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达到99%

第二章壮大四大产业集群,打造发展升级强大引擎

培育壮大矿业、林业、食品业、旅游业四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到2020年,矿业、林业、食品业集群总产值分别超过150亿元、50亿元、3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亿元,接待游客数量达到500万人次。

第一节打造矿业集群

重点推进钨精深加工业。重点推进硬质合金掘进齿、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动钨向硬质合金、钨合金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全国钨产业基地。提高钨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延长钨产业链条,着力改变钨产业中间产品比重大、拼资源竞争为主的产业现状。

积极发展非金属产业。开发利用硅石矿资源,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的硅工业产品,推进硅微粉深加工、高纯石英材料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全省硅基新材料基地。综合开发陶瓷高岭土、涂料高岭土、活性高岭土、造纸高岭土、超细高岭土,形成开采、精深加工、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全国高岭土精深加工基地。加快发展碳化硅复合材料产业,开发生产陶瓷基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密封调节片、飞机刹车片及高速列车刹车片等高端结构构件,推进章源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项目早日形成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

    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建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落实钨等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控制指标,调控矿业权投放数量。大力提高矿山采选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支持鼓励废渣钨等二次资源回收加工,提高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提升矿山废渣综合利用水平。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有序整合小矿山企业,成立国有制或混合所有制公司,推动钨矿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在资源相对富集、矿山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推进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建设。

第二节打造林业集群

    培育壮大森林资源总量。实施新一轮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等工程,调整和优化林分结构,严格管好生态公益林。重点推进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马尾松速生丰产林基地、毛竹笋竹两用丰产林基地和针阔混交林基地建设。推进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大径材及乡土珍贵树种培育工程。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实行严格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林下种养基地120万亩。扶持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发展桂花、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竹柏、杜鹃和竹根艺盆景等品种,培育500亩集中连片生产示范基地20个以上。

提升林产工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活性炭、细木工板、高档竹木家具、竹质工程材料、木质复合材料、竹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开发“互联网+”定制家具、木竹工艺品等应用型产品,加快实施现代杉木园艺、红木家具、杉木家具等重大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竹产业园、生物基活性炭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全国林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第三节打造食品业集群

   重点扶持刺葡萄、南酸枣等优势产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1万亩刺葡萄、3万亩南酸枣等优质原料种植基地,打造中国刺葡萄之乡。建成齐云山年加工3.5万吨南酸枣系列食品和君子谷年产1000吨饼干、6000吨饮料等深加工项目,深度开发红酒、果酒、饮料、饼干、南酸枣糕等特色食品。推进“君子谷”等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

统筹培育脐橙、油茶、茶叶、笋竹等特色产业。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基地。引进扶持一批精深加工企业,支持新世野、旗岭绿色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开发茶油、高山梯田米、高山有机茶、竹笋等绿色有机食品,打响“高山、有机、富硒”品牌。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大力推进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食品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原料种植、加工生产、包装运输和销售食用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第四节打造旅游业集群

高标准建设旅游景区。以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目标,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打造全县大景区。重点建设齐云山、上堡梯田、环陡水湖、阳岭四大景区,统筹推进茶滩温泉、聂都溶洞、君子谷、乐洞风电等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旅游景区景点连接道路,打通各景区交通路网。优先建设齐云山、上堡梯田、君子谷等景区“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自驾游营地。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星级饭店、精品特色酒店、经济型酒店等旅游住宿设施,扶持发展农家旅馆300家,其中发展省三星级以上农家旅馆15家。建设旅游服务咨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综合性旅游集散中心。推进涉旅数据信息共享,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申报重点景区电子地图标识,建立健全“导航、导游、导览、导购”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培育多元旅游业态。践行“旅游+”理念,融合生态、体育、文化、养老等元素,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户外登山、体育健身、养生养老、高端民宿、旅游文化体验等新兴业态。建设一批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支持君子谷等创建省5A级乡村旅游点。注重发挥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效应,加大对上堡、丰州、思顺客家梯田保护力度,加快崇义客家梯田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步伐。

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动“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税源经济”转变,促进“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升级。深度开发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等旅游线路。推进县内全部景点景区化运营,推行通票营销。以赣州西部旅游联盟、“三省六县”旅游区域合作机制为平台,继续强化旅游区域合作,实现旅游市场共建。整合职业中专(旅游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办好金牌讲解、旅游酒店高级管家、旅游景区管理等旅游特色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