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杰坝乡 > 公告公示

崇义县杰坝乡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访问量:


科学精准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市县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加强风险防范

(一) 重点人员管理。村要实施网格化管理,组织人员开展全面摸排,紧盯辖区外来人员(含本地返崇人员)流入情况,切实做好农贸市场工作人员乡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春节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和边境地区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督促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减少串门走动,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和报告,强化就诊、核酸检测等过程的“闭环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做好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工作。

(二) 重点场所管理。各村要督促辖区内的企业和学校等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做好村内企业餐馆、文化室、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等人员聚集场所的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等工作,并储备必要的防护物资。做好集贸市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测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措施,紧盯生鲜进口冷链食品摊点,尽量控制人员聚集规模。

(三) 聚集性活动管理。按照“两个减少、两个严禁、两个一律”的原则,大力倡导节庆文明新风严控人员聚集性活动,婚嫁娶等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尽量少串门、少走动,减少人员流动、控制人员聚集。提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个人防护,有流感等症状尽量不参加。50人以上活动主办方应当制定防控方案,报乡人民政府审批,由乡人民政府向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备, 并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对近1个月内有境外旅居史、解除隔离人员,近半年内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边境地区、医疗机构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尽量不参加群体性聚集活动,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四)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农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保持环境和家庭清洁卫生。乡村要对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厕等容易出现疫情传播的重点场所,制定专门的消毒工作方案,设立专门值班员,负责消毒和秩序管理工作。提倡村民勤洗手、随身携带口罩并定期更换,保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封闭场所,与他人距离小于1米时应当佩戴口罩。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公共设施, 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

(五) 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广播、流动宣传车、微信群横幅、宣传画和上门宣传等多种形式持续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增强村民防护意识和能力形成自发防控网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村委会报告。落实流感等多病共防措施,倡导养成常通风、勤洗手、一米线、少聚集、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聚餐使用公筷、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加强风险识别

(六) 症状监测。落实“早发现、早报告”要求,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 报告意识,提高甄别能力,加强对发热、干咳、咽痛、嗅覚减退等症状病例的监测和报告。

三、加强疫情处置

快速响应。发现疫情后要立即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并积极配合做好应对工作。

)疫点管控。在疫情发生后,乡要协助将新发现的核酸检测阳性者,闭环转运到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规范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乡村和村医要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争取最短时间摸清可能的感染来源,判定、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十)隔离医学观察。乡村和村医对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通过发放告知书、悬挂公示牌、每日上门等方式,强化落实单人单间隔离、体温监测等措施。建立帮扶制度,由乡村分别组建爱心服务队,主动问询、及时协调解决隔离人员困难。

四、加强组织保障

(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乡干部分包(详见附件)、村级干部分包户的网格分包体系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联防联控原则,强化冬春季、节假日等重点时段防控。发挥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健全乡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强化乡村卫生健康治理,组织村民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十)落实“五方责任”。财政负责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经费支持,党政办负责物资保障,乡卫生院加强对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控技术培训;村组要落实排查、管控、维稳等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个人和家庭要落实自我管理责任,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嗅觉减退等症状,或有中高风险地区、境外旅居史,或与发热咳嗽、境外人员等高风险人员有接触史时,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立即主动向村委会报告。

(十)做好应急准备。乡村要做到“五有”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应急演练, 提升防控能力。对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发生疫情后的生产生活保障等做好应对准备工作。